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院动态

国际教育学院|齐心反诈共建平安校园

上传时间: 2023-11-29   浏览:0

齐心反诈
共建平安校园

       
       在互联网时代,诈骗行为以更低的成本和更灵活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中,传统诈骗进化成了多种新型的诈骗形式。我国金融、通信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迅速发展蔓延。诈骗集团不断变换诈骗手法,转变诈骗对象,将魔爪伸向在校大学生,诈骗的隐蔽性和迷惑性极强,大学生们稍不留意就容易上当受骗。
      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电信网络诈骗,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骗子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,通过远程、非接触等方式,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。电信网络诈骗一般包含精准信息获取、诈骗脚本编撰、通讯联络沟通、支付转账汇款四大主要实施环节。
什么是电信诈骗?
       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、网络和短信方式,编造虚假信息,设置骗局,对受害人实施远程、非接触式诈骗,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。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、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,如冒充公检法、商家公司厂家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、银行工作人员等各类机构工作人员,伪造和冒充招工、刷单、贷款、手机定位和招嫖等形式进行诈骗。
       电信网络诈骗一般包含精准信息获取、诈骗脚本编撰、通讯联络沟通、支付转账汇款四大主要实施环节。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,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六大特点:
       1.诈骗对象精准化:诈骗分子能掌握受害人的职业、爱好等精准信息,并为其量身定制诈骗方案。
       2.犯罪链条产业化:电信网络诈骗已形成一整套黑灰色产业链,上中下游各环节组织清晰、分工明确。
       3.诈骗行为手法多样化:网络诈骗手法多样,且不断更新换代,新型诈骗手法层出不穷,近十年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10年,也是网络诈骗手法不断翻新的十年。
       4.诈骗高危人群犯罪手法多元化:某一种网络诈骗犯罪的手法相对在某一地区较为集中和活跃,但近年来诈骗犯罪高危人群诈骗手法交叉趋势十分明显。从各地破获的案件看,数个高危籍贯的犯罪嫌疑人相互串联、勾结从事犯罪活动的也趋于增多。
       5.网络诈骗犯罪呈空间虚拟化、行为隐蔽化:网络诈骗并不像传统诈骗有具体的犯罪现场,犯罪行为地和结果地点不一致,行为人与受害人无需见面,一般只通过网上聊天、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联系,就能在虚拟空间中完成犯罪。
       6.网络诈骗犯罪网络呈低龄化、区域化:网络诈骗的犯罪嫌疑人作案时年龄均不大,且作案人籍贯或活动区域呈现明显的地域特点。
       大学生正是社会群体中容易让诈骗分子趁机可入的群体,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案例引我们警示。
       案例一 买卖游戏帐号类诈骗:近日,有学生在家中上网时,看到有人在派送游戏“XX派对”的皮肤,扫描二维码后,收到提示称微信被冻结。后被对方以解冻微信为由实施诈骗,受害人将手机验证码告知对方后,收到了银行卡扣款信息,损失近六万元。
       案例二 低价出售游戏装备诈骗:近日,受害人祁先生(化名)报案称:其于今年四月份至今,在某语音软件上认识一个人,称可以领“XX精英”手游皮肤,添加对方微信和QQ好友后,按对方要求操作共计被骗三千余元。
       案例三 升级代练诈骗:学生李某在学院公寓内浏览微博,收到了一条冒充朋友的私信,并添加对方 QQ。对方称李某还有尾款没有缴清不能出票,后对方称没有办理成功,李某知道被骗后报案,共计损失人民币1.6万余元。
心清眼睛亮才会少上当
       提高日常警惕和防范:
       1,提高防范意识,学会自我保护;
       2,交友要慎,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;
       3,借贷平台少接触,急需用钱找家人;
       4,不轻信陌生人,遇到寻求帮忙找警察。
遇事要深思 不上骗子当
       校内诈骗案的主要手段:
       1,投其所好,设局骗取钱财利用真实身份;
       2,制造虚假合同冒充学生干部,进入宿舍推销;
       3,假冒网购平台客服,骗取银行卡 。
鱼因馋上钩人因贪受骗
       学生防骗小常识:
       1,不要贪图小便宜,天下无免费的午餐;
       2,不要轻易参与骗子的游戏活动;
       3,不要相信客服电话商品退款银行卡转账;
       4,不要马路上购买无证摊贩不了解合理价格和标准质量的商品;
       5,警惕骗子利用封建迷信诈骗。
      “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无”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对诈骗说“不”更要防止被诈骗,当遇到类似诈骗事件时,我们要牢记“防骗四不”,凡是涉及到钱,都不要盲目转账,要通过电话等方式确认,才可转账,不管多么紧急,一定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确认。防止钓鱼欺诈网站、仿冒公检法诈骗电话等不法侵害。手机QQ、微信要开启设备锁及账号要留意聊天对话框弹出防诈骗提醒保护,提高账户安全等级,有效防止账号被盗导致的诈骗行为发生。
       每位大学生都要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、96110预警劝阻专线、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等反诈利器,它们为我们构筑了一道防诈反诈的“防火墙”。增强我们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,有效保护财产安全,我们立即行动起来,从我做起,发动家人、亲朋好友下载安装“国家反诈中心"APP,准确填写信息,实名认证,启动“诈骗预警”功能,有效抵御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侵害,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。
       预防诈骗,从我做起,当代青年应认真学习防诈骗知识,将预防诈骗牢记于心。一.不轻信,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,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、花言巧语,都不要轻易相信,要及时走开,挂掉电话。二.不回复手机短信,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设圈套的机会。三.不透露,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,不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,无论什么情况,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、存款、银行卡等情况。如有疑问,可拨打110求助咨询,或向亲戚、朋友、同事核实。四.不转账,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,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,决不向陌生人汇款、转账。
       我们不仅要预防诈骗,也要对诈骗说“不”,不要因为蝇头小利,将自己害于牢笼之中。诈骗的形式多种多样 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以一双慧眼精准识别骗子的手段 保护好自己的权益。相信新时代青年能够谨防诈骗,保护自身安全,又能够为无诈骗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,让社会“无骗”,让国家更加繁荣富强。



 
 

版权所有:青岛恒星科技学院 |  地址:青岛市李沧区九水东路588号 |  电话:0532-86667234 |  鲁公网安备 37021302000023 号 |  备案号:鲁ICP备20007371号-1